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新闻

本站新闻

“四道”文史研读会系列之二十一: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社会

来源:菠菜担保论坛   作者:朱慧贤    时间:2022-12-07
 

20221130日下午,菠菜担保论坛第二十一期“四道”文史研读会在恕园23号楼316会议室开展。参与本期研读会的有菠菜担保论坛副管理员林航教授、郗文倩教授、孙超副教授、蔡丹妮、余辉等老师。2021级、2022级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现当代文学、古代史、专门史专业研究生同学积极参与。

本期研读会主题为“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社会”,研读书目有《社会天文学史十讲》、《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制天命而用:星占、术数与中国古代社会》。2022级古典文献学的汪艳君同学担任本期研读会主持人,参会同学们积极发言。

会议伊始,同学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在研读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围绕“天命”在古代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研读情况进行评述,并就“天文学与中国古代社会”这一主题和在场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层的交流。

林航教授以中亚草原部落的统治者更替习俗为例,解释了“天”这一概念与古代政治现实的结合作用。他进一步指出,在当时的社会中,天本身并不是一个为人们所认同的实体,它基于的是社会背后所存在的权利分配的模式,这一套法则受到人们的认可,只不过是以“天”这个名义来实现。而一旦违背了天,其实违背的是这一既定的模式。

郗文倩教授从汉代“罪己诏”为切入点,指出在两汉时期,人们对“天”的敬畏是灾异说得到认可的重要因素。灾异和祥瑞成为之所以成为政治的征兆,在于人们对其的相信,而为其成为政治的手段提供了可行性。

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孙超副教授以世界史研究的视野向在场师生提供了西方学界对于类似问题的研究方法。他指出,在西方的古典史书中也大量记载了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而现今的历史学家在对史书阅读时,与古时的人们在观念上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怀疑精神的有无。

蔡丹妮老师从“阐释”的角度出发,她认为对天象的阐释,也涉及到政治权力与话语权。人古人内心对自然本身就有着敬畏之心,同时人们也相信通过一些人为的诠释也可以化解自然带给人们的危机,把不利的方向转化成有利的方向。

余辉老师认为,东西汉之交是古典谶纬学盛行的时代。汉代时,“天文学”由于其神秘性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并且与黄老思想、儒家学说等共同在思想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到了宋代新儒学的发展后,谶纬学说遭到了批判。

通过本期研读会,同学们不仅对“天命”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了解了古人与今人思想观念的差异,同时也为当下的学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四道1

四道2


本站新闻

关注我们

  • 本站官方微信

本站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官方网站:rwxy.hznu.edu.cn

书记信箱:zhuying@hznu.edu.cn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 0571-28866897

官方微信
APP下载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恕园23幢)
邮政编码:311121
综合办电话: 0571-28865207
教务科电话:0571-28866897
版权所有 © 菠菜担保论坛_菠菜优惠担保网_菠菜信誉担保平台 浙ICP备07009966号